|
廠商專訪
達明機器人整合「原生 AI 引擎+機器手臂+視覺系統」,以創新協作模式助客戶優化生產環境
當製造業生產趨勢從大量製造轉變為少量多樣的模式,讓產品迭代、產線更換調整速度更快,進而加深企業自動化導入的需求。另外數位化轉型、使用物聯網(IoT)也是製造業的重要趨勢,愈來愈多工廠將感測器部署至產線,讓資料的管理、查找、回溯成為一項挑戰。達明機器人為協助客戶因應這些市場需求,將視覺與 AI 技術整合,打造「腦、眼、手」一體的協作機器人,協助客戶優化既有的生產環境。
達明機器人視覺應用事業處副處長黃鐘賢觀察,早期的「關燈工廠」(產線幾乎由機械手臂、AGV 等自動化設備完成)作業設計通常只符合單一產線,一旦面臨少量多樣的生產需求,就無法彈性化適應。而達明機器人強調「協作」的意義,在於讓機器人進行單調、重複性高的作業,需要彈性處理的事情則是由人力完成,「有些應用要將機器人取代人力其實非常困難,自動化成本也很高,所以人與機器人如何協作,最佳化整個投資成本非常關鍵,」黃鐘賢強調。 達明機器人在協作型機器人市場,嘗試從電子產品設計的角度切入,不只聚焦機械設計和製作,也專注開發軟體解決方案,並將視覺與 AI 技術整合,打造結合原生 AI 引擎、機器手臂與視覺系統,同時可以執行各式各樣自動化任務的智慧機器人。黃鐘賢分享,達明機器人步入市場之際已有產品先驅者,因此更深入思考如何創造差異化,例如在軟體部分,就將視覺辨識與手臂編程整合,同時創造 No-Code 機器人編程環境,讓使用者無需寫程式就能輕易編程機器人;在視覺部分,則是透過 AI 辨識、檢測等技術,為機械手臂功能加值。 在 2024 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,達明機器人更亮相專為高負載工業任務而設計的協作機器人新產品「TM30S 」,強化硬體規格與軟體應用的功能,在垂直運動實現最高負載達 35 公斤,也是業界同樣規格下具備最長手臂的協作機器人,擁有更大空間的運動範圍。TM30S 最常見應用的場合是堆棧與解棧,黃鐘賢指出,當工廠需要從棧板卸下箱子,或是出貨時把箱子放到棧板打包,這個情境就非常適用 TM30S,再結合對應軟體包計算垛型擺放、透過 3D 視覺感測器辨識箱子體積和位置,能夠以更有效率、進入門檻更低的方式完成堆棧與解棧。 達明機器人以 NVIDIA 解決方案優化手臂生產線檢測 為提升產品品質,達明機器人也持續與技術大廠合作優化檢測流程。黃鐘賢表示達明機器人曾經面臨的挑戰,是在產線中對機械手臂進行外觀檢測,確認組裝是否正確。過去每一次手臂出貨前,需要舉直讓其他兩隻手臂拍照檢測,再由工程師逐一測試、調整路徑,以最有效率的方式拍攝每一個點位,確保整個手臂被拍攝。達明機器人透過和 NVIDIA 合作,讓工程師在 Omniverse 虛擬環境排列組合最佳路徑,再實際應用至產品檢測,可以節省更多檢測時間,「以自動化產業而言,工廠購買的設備就是固定資產,如果它一天完成五百件產品,和完成六百件、七百件產品,價值就不一樣。所以在檢測上,幾秒鐘的差別會大幅影響整體產線的成效,」黃鐘賢補充。 黃鐘賢表示透過 NVIDIA Omniverse 虛擬平台,可以準確模擬協作機器人的感知和行為,並在虛擬工作環境測試、優化和演算 達明機器人看到 Omniverse 另一個價值,是幫助客戶評估導入協作機器人。黃鐘賢指出,過去客戶計畫導入協作機器人需要取得實體進行評估,而在 Omniverse 可以完成物體反光、重力、摩擦力等任何模擬,節省原本運送、安裝費用等龐大成本,達明機器人也開發一套以圖像化、拖拉式編輯流程為主的創新型編程軟體 TMflow,通過簡單的點擊和拖動功能圖示即可進行編程,不再需要撰寫程式碼就能創建自己的協作機器人工作專案、組合任務動作流程。當 TMflow 接入 Omniverse 的虛擬手臂,將能透過更彈性的方式完成模擬測試,最後經過客戶評估再連接至真實手臂。 由於自動化應用領域相當注重週期時間(Cycle Time),黃鐘賢強調, 搭配 Omniverse 虛擬平台,客戶可以進一步掌握協作機器人在產線中的實際應用與週期時間,以及了解臂長是否符合需求,「NVIDIA 非常擅長生成、擬真能力,你可以在這個虛擬世界生成各式各樣物體的擺放、堆疊方式,並取得虛擬影像進行 AI 訓練,這些都會變成真實手臂部署時的養分,也與工廠生產力息息相關,」黃鐘賢說明。 在電子產業、玩具製造業開創應用場景 黃鐘賢分享目前最受歡迎的協作機器人為中臂長、中間負載的型號,可以完成物料的搬運 黃鐘賢進一步分享協作機器人的實際應用案例,在電子產業當中螺絲鎖附是一個常見工序,客戶會運用手臂上的螺絲刀,吸起螺絲將其鎖在產品上,但是如果鎖附不確實,或者螺絲掉下來,會造成產品瑕疵,一開電就短路、燒壞,後來客戶在一側擺放鏡子,讓手臂的相機先辨識吸附效果,再繼續執行鎖螺絲的動作,提升鎖附螺絲的品質。另外有玩具製造業的客戶需要將洋娃娃的塑膠頭放入機器植髮,不過擺放位置一旦錯誤,將會導致頭髮偏移等異常狀況,因此客戶使用手臂將洋娃娃的頭部放進植髮機時,就會透過 AI 視覺確認,並且進行糾錯、重放。 黃鐘賢表示,過去工廠藉由視覺辨識檢查螺絲鎖附情形、洋娃娃部件加工時的擺放位置,需要仰賴一個視覺工程師撰寫程式解決這些問題,不過現在的 AI 技術幾乎人人可用,只要提供圖像、圖像結果,AI 就可以自動歸納判斷標準,「AI 技術使得這些應用不再一定是由工程師、開發人員執行。以達明機器人的手臂為例,原本視覺有一個門檻,AI 有一個門檻,但是這些技術的成熟讓一般人都可以成功導入,把智慧工具融入製造場域,所以我們的解決方案除了解決人力的問題,也能夠降低技術門檻,」黃鐘賢說。 產品核心發展方向:Smart、Simple、Safe 隨著全球市場對智能化與自動化設備的需求增加,黃鐘賢指出,2013 年至 2022 年業界開始討論鑑別式 AI,達明機器人在這一塊技術已經發展成熟,因此未來預計透過強化產品功能,讓更多使用者更輕易使用,而近兩年熱烈討論的生成式 AI 技術也有望讓協作機器人升級。黃鐘賢認為,「我們要做的是將大模型應用在那麼大的 Server,有沒有知識可以被萃取,或者有些能力我們可以整合到手臂控制器,讓其具備更高點的智慧,只要提供指令就能自動識別,不像以前需要透過收集資料訓練。另外生成式 AI 幫我們自動生成程式、邏輯排列,透過這些應用簡化工程師編程的這件事情,我相信也是一個機會。」 聚焦產品本身的突破,黃鐘賢以達明機器人三個產品發展目標「Smart、Simple、Safe」說明,達明機器人未來持續在智慧化、編程更簡單、人機協作安全三個面向強化產品,「協作機器人第一個要點就是要讓人安全,再來是如何做到編程更簡單,我們還有很多努力的空間。還有當更多 AI 技術成長,怎麼跟上這個腳步,把好的技術帶給客戶使用,這也是我們在產品上面繼續發展的方向,」黃鐘賢強調。 本文轉載自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|